新闻通知

【团青动态】药学部团支部承办“Youth Talk·青年菁英沙龙”第1期

来源: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4-05-23浏览量:

5月23日下午,青年工作部·团委联合药学部团支部开展“Youth Talk·青年菁英沙龙”第1期。本次沙龙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沈阳阳教授、罗四海教授作为报告专家,与药学部的团员青年面对面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药学部主任封卫毅,药学部学科带头人董亚琳,药学部副主任王陶陶,青年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任冯刚、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团委副书记乔琛,药学部团支部书记李红以及二十余位团员青年参加活动。活动由任冯刚主持。

封卫毅主任和董亚琳教授致辞。两位教授对“Youth Talk·青年菁英沙龙”活动表达了支持和赞许,他们指出,学科交叉发展特别是医工交叉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让交大一附院在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沈阳阳教授对“含氮分子的后期修饰和超高分子的功能聚合物合成”进行报告,主要从碳自由基的催化、转化和应用、时空分辨活性聚合两个研究方向进行介绍。其中,沈阳阳教授描述了对吡啶和三级烷基胺片段进行碳氢键修饰将有可能改变药物的脂溶性和代谢稳定性,此项技术成果为相关药物的后期修饰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合成工具。同时沈阳阳教授为参会成员介绍了近期关于可见光照射下铑催化的活性聚合方面的工作,该项工作成功合成了众多超高分子量的功能聚合物,为后续药物递送、刺激相应材料奠定了物质基础。

罗四海教授对“下一代亚10纳米光刻技术及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报告,从表增强拉曼助力景顺医疗诊断、柔性电子辅助治疗耳聋等进行介绍。罗四海教授主要介绍了为应对国外对国内光刻机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所研究开发的新型亚10纳米光刻技术——粘附力光刻技术,并探讨其在高性能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通过控制材料表面的粘附力,实现高精度的纳米级图案转移和结构构建,在制造成本和加工精度方面优于传统光刻技术。采用该方法制造的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在低浓度下检测生物分子,有助于初期疾病诊断(如肿瘤、阿尔兹海默症)和生理指标检测(如血糖、血压),有望实现个性化医疗和精确治疗。

交流讨论环节中,王陶陶副主任提出,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精准用药,希望能开发高通量监测设备提高医院检测效率,更好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相比于学校药学,医院药学更侧重于合理用药,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精准用药环节。由于血浆成分复杂,目前尚无更好的办法高通量检测血浆药物浓度,通过两位教授的介绍,为未来高通量检测血浆药物浓度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同时为抗肿瘤药物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潜在方向。目前我院临床药学在精准用药方面一直希望开发更好的检测方法,但单靠药学无法实现,需要与化学、材料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实现医工交叉融合,更好致力于精准用药。

团委任冯刚书记总结。他指出,举办青年菁英沙龙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学科的青年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结成科研对子,促进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学校和一附院的科研水平。今天的青年菁英沙龙在团员青年中反响热烈,希望后续能通过搭建平台、申报医工交叉相关项目等方式,更好地实现学科交叉,从小点切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闭